摩尔定律的基本概念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一个观察性预言,它核心描述了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18到24个月翻一番,从而带来计算性能的指数级提升。这一定律源于摩尔对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实证分析,最初基于1965年发表在《电子学》杂志的文章,他观察到晶体管密度每两年翻倍的趋势。其核心内涵在于预测技术进步的速度:随着晶体管尺寸缩小,芯片的集成度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同时单位成本下降,这推动了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数字设备的普及。
从本质上讲,摩尔定律并非严格的物理定律,而是一个行业驱动力,它指导了半导体制造商的研发方向,促使芯片设计不断微型化,例如从微米级到纳米级工艺的演进。这一趋势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包括加速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全球信息处理能力呈爆炸式增长。然而,摩尔定律也面临物理极限的挑战,如量子效应和热耗散问题,可能导致未来增长放缓。总体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技术乐观主义,塑造了半个多世纪的创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