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马赫(Mach)是一个无量纲物理量,表示物体在流体(如空气或水)中的速度与当地声速的比值。它以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命名,用于衡量超音速或亚音速运动。具体来说,马赫数(Mach number)的计算公式为:M = v / c,其中v是物体速度,c是流体中的声速。当马赫数等于1时,物体达到声速(约340米/秒在海平面空气中),大于1则为超音速,小于1则为亚音速。这一概念在航空和航天领域至关重要,帮助工程师设计飞机和火箭,避免音障问题。
历史背景
马赫数的提出可追溯到19世纪末,由恩斯特·马赫(1838-1916)在流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作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马赫通过高速摄影技术观察了子弹在空气中的运动,发现当物体速度接近声速时,会产生激波现象。1887年,他发表了相关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兴起,这一概念被德国工程师路德维希·普朗特尔推广,成为航空标准术语。马赫的贡献不仅革新了速度测量,还推动了超音速飞行的发展,例如1947年查克·耶格尔首次突破音障的壮举。
基本应用
在现代科技中,马赫数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例如,商用客机的巡航速度通常在0.8-0.9马赫之间,以优化燃油效率;而战斗机则能轻松达到2-3马赫,实现超音速机动。此外,它在航天工程中不可或缺,如火箭发射需监控不同高度下的声速变化,确保安全。日常生活中,马赫数还出现在气象学中,用于预测风暴速度。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公众认识高速运动的物理极限,例如音爆的产生原理——当飞机超越声速时,激波压缩空气发出巨响。总之,马赫作为速度尺度,是连接科学与工程的桥梁,强调了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