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密码,全称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密码(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Password),是一种嵌入在计算机硬件中的安全机制,用于保护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或BIOS设置界面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它在计算机启动的早期阶段(即POST(Power-On Self-Test)过程中)激活,要求用户输入预设的密码才能继续加载操作系统或修改关键硬件配置。这一功能起源于1980年代的IBM PC兼容机时代,当时BIOS作为固件存储在主板芯片上,密码保护旨在防止物理访问者篡改系统设置或窃取数据。如今,尽管现代计算机已逐步转向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但BIOS密码仍广泛应用于旧设备和某些工业系统中,作为基础安全层。
BIOS密码的核心功能是充当“门禁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启动密码(Boot Password)和设置密码(Setup Password)。启动密码在开机时触发,阻止未经授权用户进入操作系统;设置密码则限制对BIOS菜单的访问,防止更改引导顺序、硬件参数或超频设置。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固件层面的验证:密码信息通常存储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芯片或主板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与系统时间等设置共享存储空间。输入错误密码可能导致系统锁定或重启,但不会影响操作系统本身。从安全角度,BIOS密码提供了物理防护,适用于共享环境如办公室或实验室,能有效阻止恶意篡改或数据泄露。然而,它并非万能——忘记密码时恢复困难,且易被硬件重置方法绕过,因此常作为多层安全策略的补充而非唯一防线。总体而言,BIOS密码是计算机安全史的基石,虽在云时代渐被软件方案取代,但其简单可靠性仍受特定用户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