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0-8581
欢迎访问:小牛IT网
中国IT知识门户
位置:小牛IT网 > 资讯中心 > it杂谈 > 文章详情

勒索病毒是什么 中病毒的原因

作者:小牛IT网
|
61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5-06-24 13:02:40 | 更新时间:2025-06-24 13:02:40
标签:
勒索病毒是一种通过加密用户文件实施勒索的恶意程序,近年来对个人与企业造成巨大破坏。本文将深入剖析勒索病毒的定义、核心运作机制,并系统梳理用户中病毒的主要原因,涵盖技术漏洞利用(如未修复的系统漏洞、弱密码)、人为操作风险(如钓鱼攻击、下载恶意附件)及高级攻击手段(如供应链攻击、漏洞武器化)。结合WannaCry、NotPetya等经典案例,揭示防御盲点,并提供权威防护建议。
勒索病毒是什么 中病毒的原因

       一、 勒索病毒的本质:数字时代的绑架者

       勒索病毒(Ransomware)并非单一病毒,而是一类恶意软件的统称。其核心目的明确且恶劣:通过技术手段(主要是加密)剥夺用户对自身文件、系统或数据的访问权限,并以此要挟受害者支付赎金(通常要求加密货币)来换取恢复访问的密钥或工具。这种攻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数字绑架”。现代勒索病毒通常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攻击者在受害者机器上生成唯一的密钥对,用公钥加密文件,而解密的私钥则牢牢掌握在攻击者手中。即使安全专家能杀死病毒进程,也无法逆转加密过程,除非获得攻击者持有的私钥。这也是为什么遭遇加密型勒索后,自行恢复文件极其困难。

       二、 勒索病毒的典型攻击流程

       一次成功的勒索攻击往往经历精心设计的步骤:1. 渗透与传播:攻击者通过各种渠道(如钓鱼邮件、恶意广告、漏洞利用、被攻陷的合法软件更新渠道)将勒索病毒植入目标系统。2. 执行与潜伏:病毒载荷被执行,可能短暂潜伏以避免检测,同时扫描系统、网络共享驱动器甚至云存储,识别有价值的数据(文档、图片、数据库、备份文件等)。3. 建立持久化与通讯:尝试建立与命令控制服务器(C&C)的连接,接收指令,并确保自身在系统重启后仍能运行。4. 加密与破坏:使用高强度算法加密目标文件,并可能删除卷影副本(系统备份点)或直接销毁备份文件,阻断受害者自行恢复的路径。5. 勒索通知:弹出勒索信,告知受害者文件已被加密,支付赎金的金额、方式(比特币、门罗币等)及期限,常伴随恐吓(如不支付就公开数据、永久销毁密钥)。6. 赎金谈判与解密(或欺诈):受害者支付后,攻击者可能(但非必然)提供解密工具或密钥。然而,许多情况下支付赎金后石沉大海,或解密工具无效。

       三、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一:未修补的系统与应用漏洞

       软件和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是攻击者最常利用的“后门”。当厂商发布安全补丁修复这些漏洞时,未能及时更新的系统就暴露在风险之下。攻击者会主动扫描互联网,寻找运行着存在已知漏洞软件的机器。案例1:WannaCry (2017):这是最具破坏性的勒索病毒事件之一,利用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泄露的“永恒之蓝”(EternalBlue)漏洞(MS17-010)。该漏洞影响未打补丁的Windows SMB协议。全球数十万台未及时安装微软3月份发布补丁的电脑被感染,波及医院、企业、政府机构,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来源:Cyence, FBI IC3报告)。 案例2:NotPetya (2017):初期伪装成Petya勒索病毒,同样利用了“永恒之蓝”漏洞进行快速传播。但其破坏性远超勒索,实质是伪装成勒索的破坏性恶意软件,旨在瘫痪乌克兰基础设施(如国家电网、银行、政府系统)并造成全球溢出损害。其通过被感染的乌克兰会计软件M.E.Doc的合法更新渠道分发(供应链攻击),再利用永恒之蓝横向传播(来源:CISA Alert TA17-181A, UK NCSC报告)。 案例3:REvil/Sodinokibi:该勒索团伙频繁利用如Citrix ADC/Netscaler (CVE-2019-19781)、Pulse Secure VPN (CVE-2019-11510)、Fortinet VPN (CVE-2018-13379) 等企业级软硬件的严重漏洞进行初始入侵,获取网络访问权限后再部署勒索病毒(来源:FBI FLASH, CISA Alert AA20-302A)。

       四、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二:弱口令与暴露的远程访问服务

       使用简单、易猜测或默认的密码(如`admin/admin`, `password`),或者将远程桌面协议(RDP)、虚拟专用网络(VPN)、服务器管理接口等关键服务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且未启用强密码或双因素认证(2FA),为攻击者提供了“暴力破解”或“撞库攻击”的机会。一旦成功登录,攻击者便能直接控制系统,手动部署勒索病毒。案例1:针对RDP的暴力破解浪潮:大量勒索团伙(如 Dharma/CrySIS, LockBit)持续扫描互联网上的开放RDP端口(TCP 3389),使用自动化工具尝试常见用户名/密码组合或购买泄露的凭证库进行登录。成功入侵后,往往手动操作,关闭安全软件、提升权限、横向移动寻找高价值目标,最后投放勒索病毒(来源:CISA Alert AA20-073A)。 案例2:MongoDB 数据库勒索事件:大量配置不当、直接暴露在公网且未设密码或使用弱密码的MongoDB数据库遭到攻击。攻击者并非加密文件,而是直接删除数据库内容并留下勒索信息索要比特币以换取(可能不存在的)备份(来源:ZDNet, The Register 报道)。 案例3:QNAP NAS设备遭攻击:部分用户将NAS的管理界面暴露在公网并使用弱密码或默认密码,或设备存在未修复漏洞(如 CVE-2021-28799, CVE-2020-2506),导致被 DeadBolt、eCh0raix 等勒索病毒攻击,加密用户存储的宝贵数据(来源:QNAP 安全公告)。

       五、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三:钓鱼邮件与社会工程学

       这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攻击者通过精心伪造的电子邮件(冒充银行、快递、同事、供应商、政府机构等),诱导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打开携带恶意宏代码或嵌入式漏洞利用程序的附件(如Word, Excel, PDF, ZIP)。一旦用户中招,恶意载荷便悄然下载并执行勒索病毒。案例1:Emotet -> Ryuk/TrickBot -> Conti:Emotet木马常通过包含恶意宏文档或恶意链接的钓鱼邮件传播。感染后,它会下载后续载荷,如TrickBot银行木马或QakBot木马,用于窃取凭证、横向移动。最终,Ryuk或Conti等高针对性勒索病毒被部署到目标网络,造成大规模加密(来源:CISA Alert AA20-245A, Europol)。 案例2:Locky勒索病毒:早期大规模爆发的勒索病毒之一,主要通过包含恶意JavaScript附件或Word宏文档的垃圾邮件传播。邮件主题常伪装成发票、订单确认函等,诱骗用户启用宏或执行脚本。 案例3:BazarLoader/BazarCall:该攻击链利用电话回拨进行社会工程。用户收到伪装成订阅续费通知或订单问题的邮件,诱导拨打邮件中的电话号码。电话那头的“客服”会引导用户访问一个恶意网站并下载所谓的“支持工具”(实为BazarLoader后门),最终导致Diavol、Conti等勒索病毒入侵(来源:Proofpoint, CISA Alert AA21-131A)。

       六、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四:恶意广告与路过式下载

       攻击者购买合法广告平台的广告位,或在被入侵的网站上植入恶意代码,将用户重定向到漏洞利用工具包(Exploit Kit)的着陆页。这些工具包(如RIG, Magnitude, Fallout)会自动扫描访问者浏览器及其插件(如Flash, Java, Silverlight)或操作系统中的漏洞。一旦发现未修补的漏洞,便会悄无声息地下载并执行勒索病毒载荷,用户可能只是浏览了一个正常网站就中招了。案例1:Spora勒索病毒传播:曾通过RIG漏洞利用工具包大规模传播。用户访问被恶意广告污染或被挂马的网站时,如果浏览器插件存在漏洞且未更新,就可能被静默感染。 案例2:CryptoWall系列:多个版本曾利用Angler和Nuclear漏洞利用工具包进行分发。这些工具包利用过时的浏览器或插件漏洞(如Adobe Flash Player的CVE-2015-7645, CVE-2016-1019)实现感染。 案例3:勒索软件即服务(RaaS)附属渠道:许多RaaS运营商(如Phobos, STOP/DJVU)的附属机构会利用恶意广告或漏洞利用工具包作为传播手段,按成功感染的数量或勒索赎金分成获利(来源:Unit 42, Palo Alto Networks)。

       七、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五:下载与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破解工具

       从非官方、不可信的网站(如种子站、破解论坛、文件共享平台)下载软件、游戏、激活工具、破解补丁或盗版媒体,是感染勒索病毒的极高风险行为。这些文件往往被捆绑了恶意程序(Trojan),一旦安装或运行,勒索病毒便随之潜入。攻击者深知用户对“免费”资源的渴求心理。案例1:STOP/DJVU勒索病毒家族:这是近些年感染量极大的勒索病毒之一,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捆绑在破解软件、盗版游戏、免费软件安装包中。用户下载运行后,看似安装了所需软件,实则后台悄悄加密文件并弹出勒索提示。 案例2:Crysis/Dharma:该勒索病毒变种繁多,常被伪装成注册机、序列号生成器、破解版专业软件(如Adobe系列、AutoCAD)进行传播。用户运行这些“工具”后即中招。 案例3:伪装成游戏Mod或外挂:一些针对游戏玩家的勒索病毒会伪装成流行的游戏模组(Mod)或外挂程序,在游戏社区或论坛中传播。玩家下载安装后,不仅游戏账号可能被盗,电脑文件也被加密。

       八、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六:被感染的移动存储介质与网络共享

       勒索病毒可以通过感染U盘、移动硬盘等可移动介质进行传播。当受感染的U盘插入新电脑时,如果系统启用了自动播放(Autorun)功能,病毒可能自动执行。即使关闭了自动播放,用户手动打开U盘时误点击病毒文件也会导致感染。此外,在企业或家庭网络中,如果共享文件夹权限设置不当(如Everyone可写),勒索病毒在感染一台机器后,会迅速扫描并加密所有可访问的网络共享文件,造成灾难性后果。案例1:通过U盘传播的早期勒索病毒:如早期的GpCode、Archiveus等,就利用了U盘自动播放或用户误执行进行传播。 案例2:WannaCry在企业内网的肆虐:除了利用漏洞,WannaCry在感染一台机器后,会扫描内网开放的SMB共享端口(445等),并尝试利用“永恒之蓝”漏洞或弱密码攻击其他机器,导致病毒在企业内网呈爆炸式蔓延。 案例3:Ryuk在大型网络中的横向移动:Ryuk通常不直接通过漏洞传播,而是在获得初始立足点(如通过钓鱼)后,利用已窃取的凭证和工具(如PsExec, PowerShell Empire)在网络中横向移动,定位域控制器和高价值服务器,并加密其连接的共享存储(NAS/SAN),最大化破坏效果(来源:CrowdStrike, FireEye报告)。

       九、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七:供应链攻击

       这是一种更高阶、更具隐蔽性和破坏性的攻击方式。攻击者不再直接攻击最终目标,而是入侵目标所信任的软件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或开源项目,在其软件更新包、安装程序中植入恶意代码(后门或勒索病毒本身)。当用户进行正常的软件更新或安装时,恶意代码就随之被分发到大量终端。案例1:Kaseya VSA供应链攻击 (REvil, 2021):勒索团伙REvil入侵了IT管理软件提供商Kaseya的VSA系统,向其客户(主要是托管服务提供商MSP)推送了包含勒索病毒的恶意更新。导致全球数千家MSP的下游企业客户(估计超过1500家)同时被加密,赎金要求高达7000万美元(来源:CISA Alert AA21-200A, Kaseya公告)。 案例2:NotPetya的二次传播途径:如前所述,NotPetya最初就是通过被入侵的乌克兰会计软件公司M.E.Doc的更新服务器进行分发的,其客户在更新软件时被感染。 案例3:针对开源项目的投毒:虽然大规模案例较少,但理论上攻击者可以尝试在流行的开源库(如通过NPM, PyPI)中植入恶意代码,当开发者使用这些库构建应用并被用户安装时,就可能引入勒索病毒。这需要安全社区高度警惕(来源:Sonatype 开源供应链报告)。

       十、 中病毒核心原因之八: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与操作习惯不良

       技术防御再强,也难以完全弥补人为的疏忽。许多感染源于用户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轻信来源不明的邮件和链接:不仔细核对发件人地址、不检查链接实际指向就随意点击。 随意启用宏或运行脚本:对邮件附件或下载文件中要求启用宏或运行脚本的提示不加思索就同意。 忽视系统更新和安全警告:对操作系统、浏览器、办公软件等弹出的更新通知和安全警告视而不见,长期推迟更新。 使用相同密码或简单密码:为多个账户设置相同密码,或使用`123456`、`password`等极易破解的密码。 缺乏数据备份习惯:未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离线(或隔离)的备份,导致被加密后无路可退。 在非工作电脑上进行工作操作/使用个人邮箱处理公务:模糊了安全边界。这些不良习惯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是用户中病毒的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人为因素。

       补充:遭遇勒索攻击后的应急处理

       若不幸中招:1.
立即隔离感染主机:物理拔掉网线或禁用网络适配器,防止病毒在内网进一步传播。2. 切勿轻易支付赎金:支付不仅助长犯罪,且无法保证能恢复文件(FBI、CISA等机构均不鼓励支付)。3. 识别勒索病毒类型:使用如ID Ransomware (https://id-ransomware.malwarehunterteam.com/) 等在线工具上传勒索信或加密文件样本,确定病毒家族,寻找可能的免费解密工具(如No More Ransom项目:https://www.nomoreransom.org/)。4. 收集证据:保留加密文件样本、勒索信截图、病毒进程信息等,可向执法机构(如FBI IC3)报告。5. 从干净备份恢复:这是最可靠的方式。确保备份未被加密且离线存储。6. 彻底清除病毒:使用专业杀毒软件(在安全模式下)全盘扫描,或考虑重装操作系统(格式化硬盘)。

       勒索病毒威胁持续进化,其破坏力源于对
技术漏洞的精准利用人性弱点的深度操控。防御之道在于多管齐下:及时修补系统与应用漏洞、强化密码策略与远程访问安全、提升用户安全意识以识别钓鱼陷阱、杜绝下载不明软件、谨慎使用移动介质与网络共享、建立可靠且离线的数据备份机制,并对供应链安全保持警惕。唯有构筑技术防御与人员意识并重的纵深防护体系,才能有效抵御这场数字时代的绑架危机,守护数据资产安全。
相关文章
windowsdefender怎么关闭windowsdefender关闭方法
本文详细解析Windows Defender的8种关闭场景及对应方法,涵盖临时禁用、永久停用、企业部署等需求。通过12个真实案例演示注册表修改、组策略配置等进阶技巧,并附微软官方操作指南。特别提醒关闭安全防护的风险及替代方案,助您平衡系统安全与特殊需求。
2025-06-24 13:02:26
373人看过
看图软件那个好
在数字图像处理日益普及的今天,选择一款得心应手的看图软件至关重要。本文深度剖析8款主流工具,涵盖基础浏览、专业管理、特殊格式支持及移动端应用,结合官方权威资料与用户真实场景案例,助您根据图片管理、批量处理、格式兼容性等核心需求精准匹配最佳解决方案。"看图软件"的选择,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2025-06-24 13:02:25
179人看过
et文件怎么打开?et是什么意思?
ET文件是金山WPS Office电子表格的专有格式,与微软Excel的XLS/XLSX不同。本文全面解析ET文件的含义,详细指导Windows、macOS、Android及iOS用户如何打开、编辑及转换此类文件,涵盖原生应用、兼容软件、在线工具及移动端解决方案,并提供常见问题处理技巧,助您高效处理ET格式文档。
2025-06-24 13:02:15
399人看过
打印机状态错误怎么办打印机状态错误解决方法
打印机状态错误怎么办?本文提供16种权威解决方案,涵盖物理故障、系统冲突、网络异常等核心问题。依据惠普、佳能官方技术文档及微软支持中心指南,详解"卡纸深度处理技巧"、"0xE02错误终极修复"等真实案例,助您精准定位故障源。学会识别打印机状态错误提示代码,快速恢复设备正常运转。
2025-06-24 13:02:08
114人看过
如何把两张图片合并为一张图片
在数字时代,图片合并已成为提升视觉表达的关键技能,本指南将系统讲解如何将两张图片完美合成一张,涵盖专业软件、免费工具及移动应用等方法。通过权威资料引用和实用案例,您将掌握高效技巧,避免常见陷阱,实现创意需求。无论您是设计师还是爱好者,都能轻松上手,提升工作效率。
2025-06-24 13:01:40
112人看过
光猫和路由器的区别
在家庭网络搭建中,光猫和路由器常被混淆,但它们承担着截然不同的核心任务。光猫是光纤网络的"翻译官",负责将光纤传输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路由器则是网络的"交通指挥中心",负责组建局域网、分配IP地址并引导数据在多个设备间高效流动。理解二者在物理接口、核心功能、网络层级、协议处理、设备形态、部署位置、性能指标以及适用场景上的本质差异,是构建稳定、高速家庭网络的基础。本文将通过8个关键维度的深度解析与丰富案例,助你彻底厘清两者的分工与协作。
2025-06-24 13:01:37
73人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