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0-8581
欢迎访问:小牛IT网
中国IT知识门户
位置:小牛IT网 > 资讯中心 > it杂谈 > 文章详情

5g为什么叫nr

作者:小牛IT网
|
257人看过
发布时间:2025-07-24 12:08:09 | 更新时间:2025-07-24 12:08:09
标签:nr
当我们谈论5G时,"NR"这个缩写频繁出现。它并非随意命名,而是承载着深刻的技术含义与时代背景。NR即New Radio(新空口),是3GPP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定义的全球统一无线接口标准。它代表着与4G LTE的根本性技术断裂,引入了毫米波、Massive MIMO、灵活帧结构等革命性创新,旨在满足超高带宽、超低时延和海量连接的需求。理解"NR"的由来,是理解5G技术本质的关键。
5g为什么叫nr

       1. 命名的核心:与4G LTE的明确区分

       5G之所以被称为NR,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核心无线接入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形成清晰的区分。LTE代表着4G时代对3G技术的渐进式优化路径,而NR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从头设计的无线接入技术框架,旨在实现性能的跨越式提升。这种命名策略避免了技术代际间的混淆,向产业界清晰地宣告了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例如,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官方技术规范文档中,5G标准被明确命名为5G NR系列(如3GPP TS 38系列),而4G标准则对应LTE系列(如3GPP TS 36系列)。全球主要电信设备商(如爱立信、诺基亚)和芯片制造商(如高通、华为海思)在其早期的5G白皮书和产品路线图中,都一致采用了“5G NR”这一术语来定义新一代的无线接入网,迅速确立了其作为5G代名词的地位。

       2. “新空口”(New Radio) 的技术内涵

       “NR”是“New Radio”的缩写,直译为“新空口”或“新无线电”。这里的“空口”(Radio Interface) 指的是移动终端(如手机)与基站(如gNB)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协议栈。NR之所以“新”,在于它并非在LTE空口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几乎从头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物理层和协议层架构,以应对5G三大核心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的极端性能要求。这种“新”体现在多个维度:全新的波形技术(如更灵活的CP-OFDM)、革命性的多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及波束赋形)、支持更宽频谱(包括毫米波频段)的灵活载波聚合、以及面向服务的可扩展帧结构。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MT-2020愿景文件中明确要求5G技术需要实现“革命性创新”,而NR的设计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直接回应。

       3. 3GPP标准化进程中的正式命名

       “5G NR”这一名称并非市场宣传用语,而是移动通信全球标准制定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标准化进程中正式确定的官方技术术语。在3GPP内部,关于5G无线接入技术的讨论初期曾有过不同提案和命名建议。最终,在2016年左右的关键会议阶段,“New Radio”(NR)因其简洁、准确且能体现技术革新性而被广泛接受并正式采纳。3GPP Release 15作为第一个完整的5G标准版本,其核心规范标题即为“NR; Base Station (BS)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等。全球所有遵循3GPP标准的运营商(如中国移动、Verizon、NTT Docomo)和设备商都必须遵循这一命名规范,确保了全球产业的一致性。

       4. 强调频谱资源的革命性扩展

       NR的“新”,一个关键维度在于其对频谱资源利用的革命性拓展。4G LTE主要工作在6GHz以下的频段(Sub-6GHz)。而NR在设计之初就前瞻性地将毫米波频段(如24GHz, 28GHz, 39GHz等)纳入核心支持范围。毫米波频段提供了巨大的连续带宽资源(数百MHz甚至GHz级别),这是实现5G十倍乃至百倍于4G峰值速率的关键物理基础。例如,美国运营商Verizon和AT&T在其首批商用5G部署中,就重点使用了28GHz和39GHz毫米波频段来提供极速服务。同时,NR也优化了对Sub-6GHz频段(如中国主力的3.5GHz, 4.9GHz)的使用效率,并支持更灵活的频谱共享技术(如动态频谱共享DSS),使得运营商能在同一频段上同时服务4G和5G用户。这种对频谱“新疆域”的开辟和高效利用,是“新空口”名副其实的体现。

       5. Massive MIMO与波束赋形:空域技术的质变

       NR引入了革命性的多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和与之深度结合的先进波束赋形(Beamforming)。与4G LTE中通常使用的2天线、4天线或最多8天线相比,NR基站可以部署64、128甚至256个天线阵子。这种天线规模的量变带来了网络性能的质变:通过精确的波束赋形,NR能将无线信号能量像探照灯一样精准聚焦于用户设备(UE),而非LTE时代相对宽泛的全向或扇区覆盖。这不仅大幅提升了信号强度(覆盖距离和穿透能力)和频谱效率(单位频谱能传输的数据量),还显著降低了小区内用户间的干扰。例如,在实际部署中,采用Massive MIMO的NR基站,其小区平均吞吐量和边缘用户速率相比传统4G基站可提升数倍。这种在空域处理能力上的飞跃性“新”,是NR核心技术标志之一。

       6. 灵活可扩展的参数集与帧结构

       为了适配从低频到毫米波、从高速率eMBB到低时延URLLC、高密度mMTC等极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NR设计了空前灵活和可扩展的空口参数集(Numerology)与帧结构。与LTE相对固定的15kHz子载波间隔和1ms子帧不同,NR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如15kHz, 30kHz, 60kHz, 120kHz甚至更高),并且对应的时隙长度可以动态变化。更小的子载波间隔和更长的时隙适合广覆盖和移动性;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和更短的时隙则适合追求低时延或使用大带宽(如毫米波)的场景。例如,为满足工厂自动化中URLLC业务的1ms级超低时延要求,NR可以使用60kHz或120kHz子载波间隔,将传输时间间隔(TTI)缩短到0.125ms或更短。这种“按需定制”空口参数的能力,是NR适应未来未知业务灵活性的关键“新”特性。

       7. 全新设计的物理层信道与信号

       NR的物理层进行了深度重构,引入了新的信道和信号设计。虽然保留了类似LTE的“信道”概念(如承载数据的PDSCH/PUSCH,承载控制信息的PDCCH/PUCCH),但其具体结构、映射方式、编码方案等都进行了优化或重新设计。例如:
同步信号与广播信道:NR用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同步信号块)替代了LTE中的PSS/SSS/PBCH。SSB是一个包含PSS、SSS和PBCH的自包含块,支持波束扫描,是终端初始接入和小区搜索的核心。
控制信道:NR的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采用更灵活的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和Search Space设计,提高了调度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
参考信号:NR设计了更密集、支持波束赋形的CSI-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用于信道测量,以及PT-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用于高频段相位噪声补偿。
这些物理层基础的革新,是支撑NR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基石。

       8. 原生云化与网络切片支持

       NR的设计理念深度融入了云原生(Cloud-Native)服务化架构(SBA) 的思想,这是5G核心网(5GC)演进的关键,也影响了RAN的设计。NR协议栈的设计更模块化,接口更开放(如引入F1, E1, Open Fronthaul等接口),为无线接入网(RAN)的虚拟化(vRAN)和云化(Cloud RAN) 铺平了道路。更重要的是,NR在设计时就考虑了端到端网络切片的需求。网络切片允许在统一的物理基础设施上,逻辑隔离出多个具有不同性能指标(如带宽、时延、可靠性、连接数)的虚拟网络,服务于不同行业应用(如自动驾驶切片、工业物联网切片、增强现实切片)。NR空口能够通过灵活的资源配置(如不同的Numerology、QoS参数)来适配不同切片的SLA要求。例如,运营商可以为智慧港口业务提供一个高可靠低时延的URLLC切片,同时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大带宽的eMBB切片,两者共享同一套NR基站设备。

       9. 前向兼容性:面向未来的演进能力

       考虑到5G技术生命周期长且应用场景会持续演进,NR的设计特别强调了前向兼容性(Forward Compatibility) 。这意味着在最初设计NR标准(Release 15)时,就为未来版本(如Rel-16, Rel-17及以后)可能引入的新特性、新技术预留了空间和扩展点。具体做法包括:
在物理层帧结构中预留了部分资源(如保留时隙符号、预留字段)。
协议层消息设计采用更灵活的TLV(Type-Length-Value)格式,便于未来添加新的信息元素。
核心架构设计足够开放和模块化。
这使得后续版本的新功能(如Rel-16的URLLC增强、IIoT、V2X,Rel-17的RedCap轻量版5G,Rel-18开始研究的AI/ML赋能)能够相对平滑地集成到NR框架中,保护运营商投资,延长网络生命周期。这种“面向未来”的特性也是NR之“新”的重要体现。

       10. 全球统一标准与产业共识的象征

       最后,“5G NR”这个名称,也是全球产业界就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达成空前统一共识的象征。在3GPP框架下,来自全球各地的运营商、设备商、芯片商、终端厂商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制定NR标准,确保了其全球适用性。这与历史上2G(GSM vs CDMA)、3G(WCDMA vs CDMA2000 vs TD-SCDMA)甚至4G早期(LTE vs WiMAX)存在多个竞争性标准的情况截然不同。统一的“5G NR”名称,极大地降低了产业链的碎片化风险,加速了全球规模化部署和终端生态的成熟。全球主要的频谱监管机构(如FCC、ITU、各国工信部/通管局)在分配5G频谱时,都明确指向支持3GPP 5G NR技术标准。这种全球一致性,是5G得以快速商用的基础,也是“NR”这一名称承载的重要产业意义。

       11. 区别于非授权频谱技术(如Wi-Fi)的定位

       将5G核心的无线接入技术命名为NR(New Radio),也有助于在技术和市场层面清晰区别于工作在非授权频谱(如5GHz, 6GHz)上的其他高速无线技术,特别是Wi-Fi(如Wi-Fi 6/6E/7)。虽然Wi-Fi技术也在持续演进并提供高性能,但其设计目标、部署模式(企业/家庭级小范围覆盖)、使用的频谱资源(非授权频段)、核心协议(基于IEEE 802.11标准)与面向广域覆盖、移动性管理、运营商级QoS保障、使用授权频谱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即NR)有本质不同。使用“5G NR”这个专有名称,强化了其作为下一代授权频谱蜂窝移动通信全球标准的独特身份。例如,当用户购买一部“5G手机”,其核心是支持3GPP定义的5G NR标准,并接入运营商部署在授权频谱上的NR网络,这与手机是否支持Wi-Fi 6是两回事。

       12. 承载对未来无线通信的愿景

       “New Radio”中的“New”,不仅仅指技术上的革新,也承载着产业界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无线通信形态的愿景和期望。5G NR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4G的瓶颈,更是为开启一个万物互联(IoT)、虚实融合(XR)、人工智能普惠、行业深度数字化的智能世界奠定连接基石。它被视为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际标准组织、各国政府和领先科技企业,都将5G NR视为国家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的战略高地。因此,“NR”这个名称,也象征着移动通信技术从连接“人”为主,向连接“万物”、赋能“千行百业”的伟大转型起点。例如,“5G改变社会”这一广泛传播的口号,其技术实现的核心载体正是NR网络。

       13. 技术代际跃迁的明确标识

       从移动通信技术代际命名的历史看,每一代革命性技术通常都会赋予其无线接入部分一个全新的、具有标志性的名称:
2G: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3G: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CDMA2000
4G: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5G: NR (New Radio)
这种命名方式清晰地向市场、用户和整个产业链宣告了技术代际的跃迁。LTE名称本身带有“演进”含义,反映了4G相对3G HSPA+的连续性。而“New Radio”则强烈暗示了5G相对于4G LTE的非连续性和突破性。这种明确的标识有助于市场认知、技术推广和投资决策。

       14. 简化术语,统一产业语言

       在5G标准化前期,业界曾使用过多种术语来描述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如“5G RAT”、“5G Air Interface”、“NextGen”等。这些术语要么不够精确,要么略显冗长。“New Radio” (NR) 以其简洁、准确、易记且富有技术感的特点脱颖而出。两个字母的缩写“NR”非常便于在技术文档、产品命名、市场营销和日常交流中使用。它迅速成为全球产业界描述5G无线接入技术时统一且唯一的术语。这种术语的简化与统一,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减少了误解,促进了产业链各环节(标准、研发、测试、部署、运维)的协同。在3GPP会议、行业峰会、设备说明书和消费者广告中,“5G NR”已成为标准用语。

       15. 物理层技术的全面革新

       深入物理层细节,NR的“新”体现在几乎每一个关键组件上:
波形:虽然下行和上行主要沿用CP-OFDM,但上行支持额外的DFT-s-OFDM选项(类似LTE的SC-FDMA,但更灵活)。对窗口化、滤波等增强技术更开放。
编码:数据信道采用更强大的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控制信道采用Polar(极化)码,相比LTE的Turbo码和卷积码有显著性能增益。
调制:支持最高256QAM(在条件极好时),并探索更高阶调制(如1024QAM)。
信道估计与均衡:针对大规模天线和毫米波信道特性,设计了更鲁棒的参考信号和先进算法。
初始接入与移动性:基于SSB波束扫描的接入流程,支持更精细的波束级移动性管理(如基于SSB或CSI-RS的波束测量和切换)。
这些物理层技术的集体革新,是NR能够兑现5G性能承诺的根本保障,也是“新空口”最硬核的体现。

       16. 支撑多样化应用场景的基础

       最终,NR之所以被如此命名,是因为它被设计为支撑未来十年爆炸性增长的多样化、极致化应用场景的通用基础平台。它需要同时满足:
智能手机用户对数Gbps峰值速率(eMBB)的渴望(如8K流媒体、云游戏)。
工业互联网对1ms级时延和99.9999%可靠性(URLLC)的严苛要求(如运动控制、远程手术)。
智慧城市中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连接密度(mMTC)的挑战(如海量传感器接入)。
车载通信(V2X)对高移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固定无线接入(FWA)对家庭宽带的替代。
扩展现实(XR)对高吞吐、低时延的融合需求。
没有一种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能够同时、高效地满足如此广泛且需求各异的场景。NR通过其革命性的设计,致力于成为这个“万能连接器”。其名称“New Radio”,正是对这一宏大使命的最佳诠释。

       5G技术之所以被命名为NR,远非一个简单的缩写选择。它是全球标准组织3GPP赋予第五代移动通信革命性无线空口技术的正式名称,承载着“New Radio”的深刻内涵。这一命名标志着与4G LTE的根本性技术断裂,彰显了其在频谱利用(毫米波突破)、空域处理(Massive MIMO/波束赋形)、空口设计(灵活参数集与帧结构)、物理层核心(新信道、编码、波形)、网络架构(云原生/切片使能)以及前向兼容性上的全面创新。NR是全球产业共识的象征,是应对未来eMBB、URLLC、mMTC等极致多样化场景挑战的统一基础平台,更是开启万物智联时代的关键基石。理解“NR”,是理解5G技术内核与划时代意义的钥匙。

相关文章
ps通道抠图技巧 扣图去背景方法
在Photoshop中掌握通道抠图技巧,能高效去除复杂背景,本文详解12种实用方法。从基础原理到高级处理,涵盖毛发细节、透明物体等场景,结合Adobe官方文档确保准确性。每个技巧配真实案例,助您提升抠图效率。例如,通过ps通道抠图教程图解,轻松实现专业级效果。
2025-07-24 12:06:50
365人看过
qq聊天背景
在数字化社交时代,QQ聊天背景作为个性化表达的核心元素,不仅能提升用户交互体验,还能通过创意设计增强情感连接。本文将深度解析其演变历程、实用设置技巧、安全注意事项及创新应用,结合官方权威资料和真实案例,助你解锁个性化聊天新高度。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资深用户,都能从中获得专业且实用的指南。
2025-07-24 12:06:34
145人看过
液冷散热器是什么cpu水冷散热器有哪些优点 详细介绍
在当今高性能计算时代,液冷散热已成为高端PC系统的核心组件。本文将深度解析液冷散热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及CPU水冷散热器的核心优势,涵盖高效散热、静音操作等14个关键点。通过引用官方数据和真实案例,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其价值,做出明智升级决策。
2025-07-24 12:06:19
93人看过
怎样压缩文件夹并发送
在数字时代,高效传输文件是日常需求,学会怎样压缩文件并发送能节省时间和带宽。本文将详细讲解压缩文件夹的原理、多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如Windows内置工具和7-Zip),以及发送途径如电子邮件和云服务。每个步骤配有真实案例,确保你轻松上手,提升工作效率。
2025-07-24 12:05:51
181人看过
笔记本的光驱怎么打开 图文
笔记本电脑光盘怎么打开是许多用户日常遇到的实用问题,尤其在光驱逐渐淡出主流设计的背景下。本文将提供原创深度指南,涵盖10个核心论点,包括物理按钮、软件控制、键盘快捷键等多种打开方法。通过图文描述和品牌案例(如Dell、HP、Lenovo),结合官方权威资料,解决卡顿或故障问题。内容详尽专业,帮助您安全高效操作光驱。
2025-07-24 12:04:53
328人看过
手机数据线接口的类型
在智能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的今天,选择合适的数据线接口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主流手机数据线接口类型,涵盖USB-A、USB-C、Lightning、Micro USB及特殊接口,深入分析其物理结构、传输协议、快充标准及适用场景,并辅以真实设备案例说明。通过对比演进历程与核心差异,助您精准选购,避免兼容困扰。
2025-07-24 12:04:14
283人看过